首页 旅游资讯 线路攻略 景点大全 国内游 境外游 美食特产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上元欢渝夜 | 49字咋描绘重庆?吴文用20秒“重庆言子”交答案

2025-02-13 来源:意啼旅游网

一段重庆言子,透露人生智慧,也富含生活哲理。

2月12日晚,在2025央视元宵晚会重庆分会场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吴文以极富地方特色的“重庆言子”拉开演出序幕,而后,由颇具川渝文化特色的说唱为观众营造浓郁的元宵节氛围,演出延续总台春晚重庆分会场的欢乐基调,继续以“太阳出来喜洋洋”为基本旋律,唱响人们欢庆元宵佳节的喜悦。

其中,在《上元欢渝夜》节目中,吴文演出展现的“重庆言子”环节,生动展现了极具重庆地域特色的元素。

49字、20秒,如何“描绘”重庆风貌?

20秒,介绍重庆人、重庆城,展现重庆过元宵的风俗特色。

这是吴文在接到参加元宵晚会通知时接到的要求。

要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展现这么多的信息呢?在吴文看来,“重庆言子”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

“一开始我在接到央视通知的时候,除了心中的激动,也觉得充满挑战。”吴文在思考后,写下了180多字的文章发给导演。

导演回复“写得很好,但长了”。

最后经过反复修改压缩,只有49个字,通过20秒展现。

录制视频一发给导演,看了后回复了一句:“太精彩了!”后来服装、扇子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吴文都一一解决。

吴文说,节目录制中,每拍一次,导演都说“越来越好”!拍到最后,导演直接说了一个字:“好!”

“好”在哪里?吴文在央视元宵晚会上给出了答案,吴文用20秒,49字交出“答案”——“红萝卜,咪咪甜,煮朒朒,搓汤圆,唱起号子闹元宵,展起言子喜团圆。重庆城很好耍,重庆人很热情,扯起喉咙莽起喊:来嘛!欢迎!”

吴文告诉记者,“从艺50年,自己也是重庆曲艺演员中登上央视元宵晚会的第一个人,非常开心。”

回响在重庆大街小巷的重庆言子

“重庆城有山有水很漂亮,重庆话有板有眼儿很安逸。重庆人说话言子儿特别多,重庆人发明言子儿又特别的快,快得来有时候儿连重庆人都听不懂重庆话了……”

很多老重庆人,一定不会对这段酣畅淋漓的言子儿感到陌生。大约在1997年到2000年的两三年间,包含这段言子的磁带以近乎疯狂的速度生产、销售、传播。磁带里那个男人一口地道的重庆话诙谐幽默、抑扬顿挫,他的声音回响在重庆大街小巷。

仿佛一夜之间,刚迎来直辖的重庆人对重庆话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认同和由衷自豪。跟着磁带学几句言子儿也成了重庆人聚会聊天的标配。

磁带封面写着,这个把重庆话说得天花乱坠、让山城男女老少眉开眼笑、一时间风光无二的男人叫吴文。

1997年重庆直辖后,吴文将重庆地区流行的方言、俚语、俗语和歇后语等,也就是俗称的“重庆言子儿”,通过故事、段子包装成脱口秀录制磁带,在市场上卖到脱销,红遍巴渝地区,他因此有了“言子儿大王”的名号,成为本土文化名片,深受市民喜爱。

重庆言子的艺术化

词语、造句、写文章,表演、逗乐、有情节

“所谓言子,就是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重庆人在日常接触和交流过程中,洗练出来的方言、俚语、俏皮话、口头禅以及歇后语、半截话等。”吴文认为,这些言子透露人生智慧、富含生活哲理、体现着幽默机智,又实现了本土化、通俗化、艺术化、婉转而有趣的表达,因此也受到老百姓的喜爱。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爬坡上坎、穿街走巷的重庆人,在性格上、语言上都很直接、干脆、简单,由此形成了地域文化浓郁的言子儿语言特色。这些言子儿,基本都是日常生活语言中提炼出来的精华。

“但是,光说这些言子儿,就像我们常说的成语一样,仅仅是一个词语或一句、半句话,不成其为艺术,只有把这些言子儿用艺术的手段加以演绎、表演,才能成为言子儿艺术。”

吴文说,词语、造句、写文章,表演、逗乐、有情节,这就是言子儿的艺术化逻辑递进关系。将这些言子儿,在摆龙门阵中恰如其分地运用,显得曲折、丰满、有趣。宛如厨艺精湛的大厨一样,对花椒海椒、盐巴味精、山奈八角等一众材料信手拈来、随意调配,轻松烹制出“色香味均佳、麻辣鲜俱全”的文化美味。

上游新闻记者 张皓 受访者供图

显示全文